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淡水分局
  • 友善列印
  • 回上一頁
  • 推到:facebook

分局介紹

  • 發布日期:113-01-17
  • 發布單位:淡水分局

社會環境的演變隨著臺灣地區經濟的發展日趨繁雜,社會情勢轉變的快速令人目不暇給。年紀稍長一輩的警察同仁過去所面對的農業型態社會,純樸的民情已不復存在,代之而起的是人口的大量集中,國民知識水準的提高,功利主義的盛行,聚眾活動頻仍,言論尺度開放,犯罪手法詭譎....等,社會現象瞬息萬變,警察人員工作倍於以往,在任務執行的困難度上,不論是受理件數的(量)或是遂行任務的(質)都較以往驟增,在職責加重之餘,讓我們深深體會到警察在當前社會所扮演的角色已日趨艱鉅。目前本分局即秉持以新的觀念、新的作法、講求工作技巧,並擴大宣導來爭取相關單位及民眾支持與配合,才能順利達成警察任務。

淡水分局外觀照

 

 

 

 

人口狀況
本轄全區設籍人口截至本112年12月底止,為100,668戶,其中淡水區人口有194,399口,三芝區人口有22,137口,共216,536口。

 

地理位置及面積
本轄有淡水、三芝二區55個里,面積一三六.六五平方公里。四境東與臺北市北投分局毗臨,南以淡水河與蘆洲分局為界,東北與金山分局之石門區相接,北臨臺灣海峽,扼居淡水河口,為北部拱衛中樞之重要門戶,全轄依山傍海,山地佔總面積五分之四,海岸線長達二七公里,沿岸風景優美,別墅林立,為民眾渡假休閒勝地。
本分局全轄以淡水河分隔,地理位置特殊,主要聯外道路僅有北淡公路,近年來因淡海新市鎮相繼開發及北淡公路與淡金公路沿線新興社區大量興建,加上轄內漁人碼頭、金色水岸及淡水古蹟園區〈紅毛城、小白宮、滬尾砲臺〉等風景區,又濱臨北海岸其他風景名勝等因素,在人、車大量成長與湧入,而相關道路交通工程卻未能符合實際之需求,加上民眾交通教育不足,駕駛人不遵守交通規則等因素相互影響之下,導致交通紊亂,引人垢病,故應如何作好交通疏導工作,有效疏導交通順暢,實為當務之急。

 

交通狀況分析
淡水區兼具山城與河港特色,淡水暮色景緻優雅,紅毛城、小白宮、祖師廟等人文薈萃;為北臺灣重要觀光風景區,每逢假日吸引大量人、車潮前來旅遊。
主要聯外道路有臺2線、臺2乙線,逢假日觀光人潮陸續湧入,產生車流量大於路容量現象,加以停車場之規劃無法容納瞬間入轄之車潮,市區老街周邊之停車位供不應求,尤其假日16至20時之離轄車潮,全部湧現於臺2線、關渡橋,造成車流速度減慢,因而造成淡水容易塞車的印象,屢被遊客高度期待改善。
針對為解決淡水交通問題,預備興建之北側平面道路及淡江大橋工程未完成前,因應本轄交通特性與狀況,就現有道路設施,本分局有實施假日高流量交通疏導、管制作為,交通勤務之規劃運用「遠端監視系統」實施「快速到位機制」,來掌握即時路況、機動調度警力至現地疏導。
逢假日在捷運淡水站前實施停車分流管制,視捷運停車場滿場後,啟動車輛左轉禁制措施,指引車輛直行至中山路、中正路一段沿線各停車場停放,沿線至油車口停車場約計有1095個車位可供分流停放,禁止車輛於老街周邊之停車場待停,而造成之道路動線阻礙,期有效減少對交通動線的影響,營造車流順暢之交通環境。

交通重點工作項目
一、維護交通安全順暢。
二、減少交通事故發生。
三、嚴懲惡性交通違規。
四、交通安全合力宣導。

 

治安具體作為
一、落實治安顧慮人口清查及定期治安顧慮人口分析會議,分析治安顧慮人口有無再犯可能,對於無正當職業又無經濟來源者,責由刑責區、警勤 區加強約制訪查。
二、持續加強中古機車買賣修配業及易銷贓場所查察,以防止不法業者收受贓物變賣圖利。
三、實施防竊達人,宣導防竊觀念,確保民眾居家財產安全。免費紋身烙碼服務機車及自行車,加強防竊辨識功能。
四、金融機構持續實施安全檢測及防搶演練以強化從業人員警覺性與應變能力。
五、落實轄內觀光景點便衣埋伏勤務、機動巡邏,以防止遊客車內財物遭竊,並於深夜0-6時易發生竊盜路段,編排巡邏警力執行交通稽查攔檢可疑車輛以防制竊盜案件發生。
六、針對易發生搶案時、地,規劃防搶勤務,落實攔截圍捕,以聯外道路為主,共設15個攔截圍捕點。線上巡邏網接獲勤指中心通報後,應立即到達攔截點實施攔截圍捕,並盤查可疑人車。

 

為民服務
一、非「以官為本」,是「以民為本」。
二、強化團隊合作,做好橫向聯繫。
三、透過教育訓練養成良好服務的習慣與專業化的警察形象。
四、重視民代與媒體之互動與溝通,做好危機處理。

 

機關願景
本分局要求品質政策維護良好治安,確保交通安全,強化便民措施,持續有效改善,並為本分局存在之目的,本分局承諾依據警政相關法規及本分局所訂定的規範來執行相關勤業務。
1. 治安:以警察主動積極預防及偵破為主,再以民眾勇於檢舉不法為輔。 
2. 安全:以警察認真交通執法為主,再以各項交通安全法令宣導及完善交通設施為輔。 
3. 便民:以單一窗口式服務為主,再以簡化各項作業流程為輔。 
4. 改善:以落實品質目標為主,再以監控與持續改善為輔。